「詠晴」(Good Day)描述一段在極具台灣特色的氣候型態「颱風」之中發生的故事,張誌騰在作品說明中談到創作理念,颱風不僅帶來破壞,也為台灣注入充沛雨量,每個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擁有各自對颱風的獨特記憶,就如同颱風在這部作品中所代表的人生經歷「離婚」,在不同視角、不同環境下,都可能有不同解讀。
《青春期》是從兩個女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關于青春、關于夢、關于人生的必然和偶然的故事。安靜內斂的女孩喜兒和宋甯演繹一段糾纏十幾年的愛情。熱情,慷慨、幻想,絕望,所有這些青春的傳統品性──除了青春以外的所有品性──都是與我們生命同生同滅的。這些感情就是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青春的柔情呢──那種精力充沛的懶散,那種孤芳自賞的情懷──這些只屬于青春,並且與青春一起消逝。
無上帝視角+夢魘&攝夢人上警局;邪惡陣營:夢魘+黑狼王+狼人; 正義陣營:預+女+獵+攝夢人+平民*3;※夢魘不能自刀/自爆※黑狼王自爆不能帶人※女巫全程不可自救。
戰火無情,活於戰爭陰霾下的民眾,卻過着有情的日子,心裡依然懷着和平的希望。主持黎芷珊遊走當今世界戰火最激烈的兩個戰場,烏克蘭與以色列,以第一身的視角,將戰場上的畫面,透過鏡頭呈現。烏克蘭禁飛,只能從陸路入境,沿途所見的幾個小鎮,沒有完整的建築,看到的盡是悲慘、絕望,但感受到的,卻是烏克蘭人要活好當下的堅定意志。以色列、巴勒斯坦兩地族人,同處於一片仇恨的土壤,表面上生活、工作如常,但實際狀況又怎樣?
愛有三種:婚姻、激情,還有宿命;唯一共通,是皆為鏡花水月。與克萊雅丹妮合編《巴黎眾色相》(2017)的法國作家姬絲汀安戈,剖開自己,以一生為書,道出愛的可望而不可即。以作者第一身自述,從母親視角凝望跌宕成長回憶。鄉下女孩一頭栽進富家子懷抱,走下去是愛的不歸路;啞忍情人的摧殘凌辱,只會對女兒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在郭仙妮(《一撞三世界》,37 屆)詩意鏡頭下,一切美麗終將消逝,留下自燃成灰的,只有哀愁與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