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记录片作品集
更多-
幸福空间
-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回顧1950年代迄今台灣詩壇與文壇,瘂弦的參與及貢獻,幾乎可說是從一個人的身體力行,縮影了超過六十年的現代詩與文化史。 在創作上,公開發表詩作雖然只有12年(1953-1965),然而作品經典淬煉,經過好幾世代潮流的浪頭,仍傳頌不輟。在編輯事業上,從《創世紀》、《幼獅文藝》到《聯合報副刊》,前後45年編輯生涯開枝散葉,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前溯五四與日據時期文學傳統,從島內到海外,打造文壇盛世。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勳、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與張默重回高雄左營眷村,同遊《創世紀》創刊與1950年代創作狂飆、抄寫禁書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高雄煉油廠圖書室」等場景;南下成功大學,踏訪「旭町營房」舊址,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和接任副刊編務的陳義芝一起到圖書館,翻閱昔年《聯合報》副刊檔案,回憶「副刊王」與「副刊高」(高信疆)競爭互動、合縱連橫的臺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 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湧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
HD
看见台湾
1997年京都议定书公布以来,世界各国针对环境、生态的相关电影陆续发表。而台湾终于推出第一部在戏院上映,以全高空拍摄的画面,讲述台湾环境现况的电影。由侯孝贤监製,国内空拍摄影师齐柏林导演、摄影,吴念真为影片旁白,以《赛德克‧ 巴莱》得到金马奖原创音乐的何国杰配乐。透过飞行在高空的专业摄影设备,我们会看见从未以如此高度和角度所呈现出来的台湾。 从高山、海洋、湖泊、河流、森林、稻田、鱼塭、城市等景观,我们看见台湾是如此美丽,但也看到各种环境面对人们的开发而造成的改变、破坏和伤害。土地累积了一道道的疤痕、海洋沉淀了一层层的污染。透过各个不同主题章节的串连,我们化作飞鸟,一起看见台湾,一起去看这个岛屿的美丽与哀愁。
看见台湾
-
诊所
-
火力全开2016
-
狂飙一梦
-
10-10
-
HD
十二夜
九把刀首次監製的電影,与演员隋棠兼任出品人。 一個叫Raye的女新導演拍的一部推廣「以領養代替購買」的精神,去幫助處境可憐的流浪狗的影片。 之所以這支影片叫「十二夜」,是因為在台湾每一隻狗被捕捉進收容所後,法律保障這些狗狗有十二天的時間等待原主人找回、或被新主人領養,過了十二天,就會被安樂死。 很不幸,許多狗狗根本捱不過這十二天,因為在收容所裡極端殘酷的環境根本不允許。 本片記錄了許多狗狗被捕捉到收容所驚慌失措的那一刻,直到他們離開收容所的最後一刻……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離開。 九把刀:「十二夜」影片救援計畫,希望你成為我們的天使!%E3%80%8C%E5%8D%81%E4%BA%8C%E5%A4%9C%E3%80%8D%E5%BD%B1%E7%89%87%E6%95%91%E6%8F%B4%E8%A8%88%E7%95%AB%EF%BC%8C%E5%B8%8C%E6%9C%9B%E4%BD%A0%E6%88%90%E7%82%BA%E6%88%91%E5%80%91%E7%9A%84
十二夜
-
HD
红盒子2017
陳錫煌,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李天祿因入贅陳家,長子按規定得姓陳。父親巨人般的身影、異姓父子的特殊關係,為兩人種下難解心結。2009 年,高齡七十九歲的陳錫煌離開家族庇蔭,只帶著紅盒子內供奉的戲神田都元帥,用自己的名字另創劇團,成為深獲國內外肯定的人間國寶。然而,傳統布袋戲的快速沒落,卻又讓他面臨空有一身絕學、慷慨授藝不藏私,可是後繼者寥寥可數的困境⋯⋯。 楊力州愛看布袋戲,工作室取名「後場」,意指拍紀錄片一如為布袋戲敲鑼打鼓的樂陣,是在陪襯鏡頭裡的精彩人生。《紅盒子》製作歷時十年,不只紀錄八旬長者的傳承使命、探究兩代國寶間的矛盾,更以大銀幕展現老師傅為戲偶注入靈魂的掌中技藝,企圖將傳統布袋戲的獨特魅力,重新帶回常民生活。 Chen Hsi-huang is the eldest son of Li Tien-lu, the renowned Taiwanese glove puppeteer, but his relationship with his father had always been strained. At the age of 79, Chen set up his own troupe, which soon earned recogni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evertheless, Chen finds no one to pass on his great skills... 本片與2010年為NHK剪輯的一小時內版本不同
红盒子2017
-
挖玉石的人
-
海上情书
-
摇滚乐杀人事件
-
光阴的故事-台湾新电影
-
HD
幸福定格
爱,可能更来自真正的对话。沈可尚耗时七年,记录到主要角色从相恋、结婚、生子的生命过程。本片呈现八对夫妻生活对话,他们开诚布公、质问对方日常生活中不会触及的话题。从为什么要与对方结婚到不再有激情的婚姻生活;是否厌倦对方到一触及发的婆媳问题;还有关于性、关于生孩子、关于受不了对方的点点滴滴……中国大陆的小夫妻阿飞与乐会,在打工的地方认识、相爱、结婚,通过质朴的对话,看到大陆年轻一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念;台湾的白领年轻夫妻勇诚与薇之,展现了城市夫妻对婚姻的期待与妥协;另外还有教授、小吃店老板、白领职员、艺术工作者、创业家、家庭主妇等,他们之间最真实的对谈,带领观众反思自身对婚姻与幸福的定义。
幸福定格
-
HD
台湾男子叶石涛
本土作家葉石濤,是台灣文學領域的重量級大師。在台灣文學發展史中,他以先行者之姿,本著「台灣主體意識」前提下,率先寫出第一本有系統的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 史綱》,不僅奠定台灣文學的地位,並成為後代台灣文學研究者的領航者。 在他六十餘年孜孜不倦的書寫生涯中,葉石濤經歷日治時期,以及白色恐怖的關押經驗,政治肅殺逼他低頭以小螞蟻哲學苟活於世;但對台灣作家命運的不捨與不甘心,卻 又鞭策著他在暗室一隅不斷與命運對抗,自稱「天譴」,永不停歇地書寫台灣以及個人的命運。 本片描述作家生命軌跡的同時,亦宏觀勾勒出台籍作家百年來在坎坷中奮鬥的共同命運。此外,更邀請年輕藝術家深入了解作家的作品後,分別以舞台劇、動畫、舞蹈劇場、落語等各式藝術表現手法,與作家的文本互相激盪出跨越時代的創作火花。
台湾男子叶石涛
-
山椒鱼来了
-
翡翠之城
-
正片
逆者
On the surface, Jeff is a success.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as a financial analyst, Jeff bankrolls an annual salary in the 7 digits. But deep down, he lives a numbing existence, feeling empty and devoid of purpose. One day, Jeff decides to walk away from it all. Leaving behind a cushy job, trading in briefcase for boxers, Jeff trains to become a Mixed Martial Artist. A year ...
逆者
-
5月天诺亚方舟
-
HD
在云里
#与六轻为邻20年空污下的云林 「《在云里》是一部非常阶级的影片,虽然是在云林的故事,可也同时是全台湾、全球的问题。空污不只是环境问题。」——詹皓中(导演) 云林,早期因森林密集,云雾缭绕般的美景命名,如此美丽的地方,长久以来皆位于发展的边陲位置,主要产业以农、渔业为主;后来,巨大的工厂开始林立,工厂的云烟取代了森林的云雾。 导演从小在云林成长,透过镜头呈现传统农业与石化工业并存的矛盾景观,在经济发展挂帅的价值观下,自然环境和居民是否成了最大的牺牲者? 詹皓中:「我从小在云林长大,四处可见美好的田园风光,但除了农业以外,这里还有巨大的石化工业,人们因为石化工业的存在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政府管制不当造成环境的浩劫,有的人认为石化工业带来良好的经济贡献,更多的人假装不知道,因此我希望透过镜头让大家看看这里发生的故事。」 渐渐,工厂的云烟,取代了森林的云雾… #那些看不见的都在云里 #398根烟囱日夜排放... #荣获台北电影节社会公义奖 导演纪录了3位罹癌居民的故事与许厝分校迁校事件,以及六轻周边环境的异变。 勇夺台北电影节会外赛「社会公义奖」。
在云里
-
阿紫
-
舞径
-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无岸之河
詩人步入一黝黑甬道,石室中微光閃爍,令人如何想像,六十年前此處砲火隆隆?1959年,洛夫在金門戰火硝煙中,開始寫作《石室之死亡》,在後來的六十年,這首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作掀起台灣文壇風起雲湧。2000年,創作三千行長詩《漂木》,打開華人詩壇長詩的歷史新頁。將屆70年的創作生涯,洛夫一再突破既有格局,試煉意象的魔境。 本片試以「詩與戰爭」切入主軸,佐以《石室之死亡》「一首詩十行」的詩體例,以《石室》前十首詩句選段,構成全片詩意綱領;同時引用洛夫與友人書信,交叉呈現其青年、中年時代畫像。團隊追隨洛夫重訪金門坑道石室、回到湖南衡陽的鄉愁現場,更記錄移民加拿大後的洛夫生活家常。「詩魔」的飛揚與沉潛,俱在其中。
他们在岛屿写作无岸之河
-
黑熊来了
-
我心我行
-
他们在岛屿写作:新宝岛曼波
-
开水喇嘛
-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东西
我想要描述那未被描述的感情、未經細嘗的滋味、未受到注意的想法。我想環繞著那生命的謎團,逼近它發聲,展開對話。 2014年香港、2015年臺灣,文化界舉辦了「回看 也斯」活動,懷念逝世的作家也斯,以及他所聚集的美好年代。 也斯的創作涉獵不同的文化,跨越不同的媒體,好友則遍及東西各地。他寫作的詩、散文、小說和評論,如繁花盛開的狂夏,千姿百態。 本片啓動於2009年,當時也斯建議導演團隊:「若你想認識我,就去認識我的朋友,在我朋友身上都可以看到我的影子」。訪問不同領域的人士,包括學者、文學家、藝術家、服裝設計師和美食家,以及也斯家人等,在極具風格的訪談中,展開也斯從1950年代到21世紀的旅程。
他们在岛屿写作东西
-
我们的那时·此刻
-
幸福无公式
-
我们这样拍电影
-
拟音
-
苹果的滋味
-
芦苇之歌
-
布洛卡区
-
妈祖游台湾
-
费尔的旅程
-
建筑慢慢
-
不能戳的秘密2国家机器
-
爱别离苦
-
HD
数电影的人
电影,一项百年前兴起的新科技,没人料到纪录它的材料——胶卷,会在这个时代濒临绝种,被数位潮流给取代。胶卷,在温度18-22度与溼度55度的环境下尚能生存6、70年,但当它暴露在缺乏恒温恒湿的环境里胶卷随时可能开始发酸,影像随之裂解、溶出,而记载在上面的一切记忆也就无法再被唤醒。 台湾有一群人,正参与在这场时间竞赛中,他们隐身于「新加坡工业园区」的片库,这裡一万七千多部的胶卷与百万件的电影文物,成为他们的精神粮食,他们日复一日的在裡头穿梭,带著疑问、带著学习、带著信念。他们在做的,是唤醒这些长年被忽略的胶卷,进而拼凑出那些不复存在的社会氛围和遥远的生活样貌。而这些片库时光,就是电影典藏与胶卷修复者们的日常。
数电影的人
-
HD
野番茄
高雄是日治時期的軍事重地,也是二二八事件中遭受嚴重軍事鎮壓的地區。本片尋訪經歷過二戰的台籍日本兵、二二八事件雄中自衛隊成員,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他們走過被噤聲的年代,恐懼及創傷如影隨形,成為一生都無法卸下的歷史馱負,鏡頭緩緩隨著他們的日常身影流動,他們從日常中撿拾記憶,還原歷經歷史劫難的生命軌跡,從被迫參戰的無奈際遇,到失去親人又背負標籤、跌宕波折的成長處境,沒有悲憤控訴,只有娓娓傾吐,讓他們重新擁有屬於自己的個體傷痕記憶。 深植在他們身體裡的記憶,也留存在時間、空間的縫隙中,本片亦靜靜凝望散落高雄各地的軍事遺址,見證著工兵的血淚與青春;當倖存者逐漸凋零,就以訴說及凝視抵抗遺忘,記憶猶如在這塊土地上努力生長的野番茄,結出強韌的生命果實,展現堅毅不拔的姿態。
野番茄
-
如常
-
世纪行过张学良传
-
HD
稻浪上的梦想家
《稻浪上的夢想家》是一部60分鐘紀錄片。故事起點,從一粒米說起。台東池上米廠之子梁正賢,外人眼裡,不像糧商。20年前,他為推動有機米栽種,連續8年,每年虧損400萬;再為一張僅僅3乘以5公分大小的產地標章,每天一睜開眼,起身吵架,一身是膽地力抗龐大利益,爭取到全台第一張專屬米的身份證明。20 年下來,池上盛產好幾屆冠軍米農,池上米價攀上全台最高價,大幅翻轉農民生活。再後來,每年的秋收藝術節,讓地處台灣東南一隅的池上,登上國際期刊,吸引遊客慕名而來,從而變身不一樣農村。 池上的美,不只天堂路與金城武樹,而是這片遼闊無人為建設切割的數百公頃稻田裡,孕長出來的土地與人、人與人之間的深厚世代情。 紀錄團隊以兩年半時間,走進農民生活,紀錄不同世代農民種植有機米歷程,也紀錄下池上四季風貌。從插秧、成長、結穗到收割,無言而喻池上蛻變與發展,從種稻開始改變到藝術扎根,創造夢想新家園。
稻浪上的梦想家
-
正片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
死刑犯 A,殺害好友後勒贖。死刑犯陳昱安,砍殺 父親 111 刀。死刑犯鄭捷,於捷運上隨機殺人。「死 刑犯」是司法給他們的一個標籤,但這三個人作為 人的身分卻為人漠視,而至親所背負之痛,更從來 無人知曉⋯⋯。 曾以紀錄片《起點》、《我無罪,我是鄭性澤》長 期關注司法議題的導演李家驊,這次選擇了三位犯 行各異的死刑犯為主角,有人尚在服刑,有人在獄 中自戕身亡,有人已遭到槍決伏法。在「殺人償命」 的正義大纛前,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宛如報廢的 物件,但在律師、死囚家屬面前,標籤之後卻是一 個個血肉之軀。全片以平實的採訪片段與報導影像, 不拘泥於法條本身,而是深刻表達了導演對「人」 的處境的關懷,爬梳現代台灣司法死刑史之餘,也 引出了對現行體制的叩問。
我的儿子是死刑犯
-
幻象人
-
冲天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