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七十年前,数千人在此失去性命。如今,如同其他的许多参观景点一样,身着短衣短裤的男女来到这里,带着墨镜,扛着摄像机或拎着自拍杆,以便留下几幅纪念照。与此同时,操着不同语言的导游向他们重述这里的历史——影片《奥斯特里茨》以对比强烈的黑白影像和固定长镜拍摄达豪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游客,然而,人们应该如何面对承载着这般往事的遗址?集中营能成为大众旅游的对象吗?(小易甫字幕组)
在得奖首作《索尔之子》以破格观点呈现纳粹集中营的人间地狱后,拉斯洛·奈迈施将深焦镜头再推前,凝视一战的世道崩塌。神秘孤女爱丽丝来到布达佩斯,欲在亡父创立的帽子名店求职竟被拒门外,由此开展一趟追寻兄长恶魔幽灵之旅,重回过去,揭开家族的隐藏真相。延续前作风格,长镜紧随爱 丽丝穿梭暗黑时空,聚焦局限观点、狭窄视角,如梦魇般朦胧影像的压迫感袭人而来;以家族老店残留的微光,斜照文明的殒落。
长镜视角、沉静对比,先纵深后横亘,是本片的文法与力量所在。首先到塞尔维亚深入地底四百米的铜矿洞,跟着转至苏里南林深不知处的非法淘金热点,前者张开眼看见无底深黑,后者深谷中听见天地宁静,却也是无尽泛音。采矿人是不适应社会的人,身处人间空洞去表达存在感受,自有生命节奏和人生态度,本·拉塞尔更安排长短自定的自拍,捕捉无惧眼神及无言诗意。片名是世界通行英文祝福语,然而转成地道语开章收结,是真正自励的祝愿,是带讽喻的「翻译」,也是不厌其烦再点出全球化的剥削形势,愿君全收到。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实验电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