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陕北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正片
毛泽东与斯诺
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带着对红色中国的一连串问题来到陕北,见到了他期盼采访的毛泽东。在陕北四个多月,斯诺日以继夜考察、采访、拍摄,对毛泽东和中国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和毛泽东结下深厚的友谊。回北平后,他写出了闻名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 一九三九年,斯诺做为“工合”国际委员会的代表再次来到延安,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延安,斯诺无比激动,他又一次与毛泽东谈起了中国。60年、70年,斯诺曾经两次来到中国,对新中国进行采访、报道。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发生的变化。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为中美两国建交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后来,斯诺患病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派出了以马海德医生为首的中国医疗专家组赶往瑞士斯诺的家中进行抢救。斯诺对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国人民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毛泽东得知斯诺逝世,悲痛地思念着这位终生的朋友……
毛泽东与斯诺
-
DVD
沙家店粮站
根据柳青小说《铜墙铁壁》改编。 1947年春天,蒋介石匪帮调动了数十万兵力疯狂地进犯陕甘宁边区。当时,边区的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主动撤出延安,屡次给疯狂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7月间,我军为了诱敌北进,猛扑榆林城。这时保证数万野战军的粮食供应,便成为陕北人民争取胜利的主要任务。沙家店是米脂县的一个区,那里设立了粮站。到那里领粮的部队很多,粮站的粮食眼看供应不上了。曹区长、区委金书记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派民兵队长石得富到邻区去催粮。路途中,运粮队遇上敌机空袭,幸亏石得富镇静地指挥防空,才没有遭到大损失。这件事得到同路的葛专员称赞。葛专员路过沙家店视察备战情况,他特别提醒他们不但要管好粮站,还要照顾全面,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千万不能让群众遭到损失。金书记遵照葛专员的指示,决定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另外找村里的石永公、疤虎、二木匠等人协助石得富。粮站工作交代妥当后,区干部就下乡去检查备战工作。战争形势迅速发展着,北上的敌人已经逼近邻县绥德。当时人心惶惶,石永公开始动摇,地主又乘机放火破坏,而粮站里还存着180多石粮食。怎样妥善地处理这些粮食呢?石得富便到离粮站30多里的镇川堡 支前委员会去请示葛专员。镇川堡当时正在紧张撤退中,从榆林南下的敌人已到堡外的河对岸。石得富见到了葛专员。葛专员指示石得富当夜发给野战军一百石粮食,剩下的必须在天亮前全部疏散到大路以北。最后,他告诉石得富:“虽然敌人几乎占了所有的县城,但毛主席仍然留在陕北……胜利很快就会到来的。”这消息给石得富很大的鼓舞,当下他便赶回沙家店。那一夜,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石得富等人在粮站里一夜未睡,等待着部队来运粮。天明前,接到葛专员的紧急通知,才知道运粮队因道路被山洪隔断不能来了,让他们就地动员群众疏散粮食。就在这一夜里,敌人占领了镇川堡并决定明日经沙家店进犯乌龙铺。饥饿的敌人到处搜刮粮食,并准备抢劫沙家店粮站。黎明,敌人的前哨部队已经接近村口,但是粮站里还有80多石粮食来不及疏散。石得富领导大家埋好地雷,即上山准备扰乱敌人。在最危急的时候,曹区长带领游击队前来支援,终于击退了企图抢粮的敌人。石得富等人连夜又下山去疏散粮食,疏散不及的,就在当地埋下。又过了紧张的一夜,粮食刚疏散完毕,敌人就进了村,疤虎在掩护粮队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石得富忙着掩护石永公撤退,又赶回粮站找到石永公来不及拿走的粮账,当他刚把粮账掩藏在
沙家店粮站
-
歌从陕北来
-
一对对鸳鸯水上漂
-
HD
一把挂面
电影《一把挂面》以陕西吴堡非物质文化遗产——空心手工挂面为题材,反映吴堡县张家山空心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独有的膳食文化背后的故事,通过三代“挂面人”不同的历史命运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讲述张家山空心手工挂面由生活必需品向商品演化的动人故事。 影片以陕北说书、陕北民歌构架故事,以祖孙三代“制作挂面,手艺传承”的剧情为主线,再现了陕北人民勤劳朴实、坚韧不屈的人性美;多角度展现陕北独特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和丰富细腻的人情世态;全方位展示手工挂面传统制作技艺,使这项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并将陕北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该片讲述第一代空心手工挂面传人张家根艰难困苦与命运抗争的一生。人到晚年,根根回忆起早年以身护井被炸身亡老伴秀秀,带着深情的怀念,根根主动选择“不吃了”,决意追寻老伴而去。临终前根根自己为自己选墓地,打棺材,试寿衣,从容淡定走向另一个世界。三代挂面人的故事,根根、柜柜、栓栓爷孙三人代表了三个时代、三种生存方式。根根偷学技艺、白手起家,几经磨难才钻研出制作的精髓,凭借着挂面手艺赢得了衣食的温饱。而继承父亲手艺的柜柜,被勒令停止从事挂面制作,遭到奚落、嘲讽。作为第三代的传承人,栓栓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有知识、有理想、有闯劲,他认为这不单是家族手工艺传承的问题,他要带动全村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做挂面,趟出一条集体致富的新路子。而这些人物的命运也随着“一把挂面”沉浮。 该片2016年初开始筹划,8月底剧本正式成型。2016年9月19日,开机仪式在张家山镇“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高家塄村正式举行。2017年底,完成全部后期制作。2018年2月,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审核,同年4月3日,取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公映许可证”。2018年8月22日,该片在张家山镇高家塄村隆重举行别具一格、最接地气的首映式。 《一把挂面》在2018年荣获第15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提名奖;在2018年5月8日,参加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并在中国馆展映;又于2018年7月21日荣获第六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多元文化奖”……
一把挂面
-
千里雷声万里闪
-
HD
赶牲灵
影片以陕北民歌《赶牲灵》的创作诞生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张德义与马翠翠之间纯美而又曲折的爱情故事。赶牲灵的张德义对兄弟重情重义,落魄乡官马贵祥的女儿马翠翠心灵手巧,贤良淑慧。这一对两小无猜的恋人,在黄土高原上,对着蓝天白云发誓一辈子都要”死死活活相跟上”。初恋的甜美很快掺进了现实的苦水,马贵祥为做生意的舅舅做了借款担保人,未料舅舅却蒸发人间,债主上门相逼,牢狱之门已向马贵祥打开,甚至殃及翠翠的妹妹马艳艳。为救翠翠的父亲马贵祥,张德义带着母亲压箱底的所有财产作为资本,日夜兼程,踪迹遍及晋陕蒙。然而好赌的寇明宝在挂面厂老板艾有财的引诱下偷走德义的钱袋逃走。无奈张德义在大车店老板和驼队师傅张崇的资助下再次踏上赶牲灵的路。然而,祸不单行,驼队遭遇土匪沙里飞一伙儿,师傅张崇遇难,受重伤的张德义被兄弟虎娃背回大车店玉兰家养伤,而还债的期限已到……艾有财之子艾文宝帮助马翠翠家还了债主的钱款,绝望的马翠翠以为德义已丧身赶牲灵的途中,最终选择嫁给艾文宝,作为报答。婚礼的这天,翠翠的父亲马贵祥哭的像个孩子……婚后的翠翠和艾文宝看望病重的德义母亲,却撞见了匆匆归来的德义……德义和虎娃重新走上了赶牲灵的人生之路。在那个年代,陕北这方土地演绎了一段至美的情感,而这独特之美始终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赶牲灵
-
西安事变
-
绥味人间
-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