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记录片作品集
更多-
已完结
启示录斯大林
The rise of Stalin, from his early beginning as a bankrobber to the cold-blooded leader of the Soviet Union. Who was Stalin? The man who defeated Nazism? The “Little Father of the Peoples"? Or the greatest criminal of his time? In Apocalypse Stalin, three 52-minute episodes, Isabelle Clarke and Daniel Costelle paint the portrait of one of the fiercest despo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archive film of the day. This footage has been perfectly restored and beautifully colorized by the Apocalypse production team. Starting with the fight to the death against Hitler, the serie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incredible rise to power of Joseph Jughashvili. This cobbler's son from Georgia started with nothing and made his way up the ranks through various intrigues and crimes, ultimately rising to absolute power and adopting the moniker Stalin - “man of steel" in Russian. From a human standpoint, the series describes the enormous tragedy that befell the Soviet people between 1878 and 1945, as th
启示录斯大林
-
乌克兰女兵
-
被占城市
-
HD
原子反思活在恐惧和希望之中
Seventy years ago this month the bombing of Hiroshima showed the appalling destructive power of the atomic bomb. Mark Cousins’ bold new documentary looks at death in the atomic age, but life too. Using only archive film and a new musical score by the band Mogwai, Atomic shows us an impressionistic kaleidoscope of our nuclear times: protest marches, Cold War sabre rattling, Chernobyl and Fukishima, but also the sublime beauty of the atomic world, and how X Rays and MRI scans have improved human lives. The nuclear age has been a nightmare, but dreamlike too.
原子反思活在恐惧和希望之中
-
重返俾斯麦战舰
-
越南 改变美国的战争
-
帝国的崛起:奥斯曼 第一季
-
仁川登陆作战韩语
-
已完结
二战全史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 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 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
二战全史
-
HD
四万万人民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
四万万人民
-
HD
战地摄影师2001
本部震撼人心的人物传记纪录片《战地摄影师》,忠实地记录下了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用一张张视角独特、构图精美的珍贵影像讲述,一次次战火纷飞中触目惊心的痛苦与伤痛。瑞士著名电视制片人C·弗雷,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一路跟踪采访纳切威的足迹。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声,现场感极强。 这位当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被誉为“最勇敢、最重要的战争摄影师”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战地摄影工作。他的足迹几乎覆盖世界的每个角落,从阿富汗、波斯尼亚、卢旺达、萨尔瓦多,到北爱尔兰、库尔德斯坦、索马里、南非……本片荣获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这是首次以摄影师为题材的影片问鼎奥斯卡奖。
战地摄影师2001
-
阿玛迪罗
-
HD
心灵与智慧
本片是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资委任电视纪录片导演皮特•戴维斯(Peter Davis)拍摄的一部探讨美国为何在1959-1975年期间发动对越战争,越南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美国人民对越战态度转变的纪录片。这是美国本土首次放映直接采访刻画越南平民惨境的影片,片中多次表现了美军将领的种族主义和美国政府对国内人民的无耻欺骗。电影于1974年在法国嘎纳电影节首映,随即便因内容的严重争议性被哥伦比亚公司搁置。制片人波特•施耐德(Bert Schneider)与亨利•兰格(Henry Lange)向哥伦比亚公司买回了版权,并终于1975年通过华纳公司在美国公映。 本片获197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并被提名同年金球奖最佳纪录片。
心灵与智慧
-
安史之乱
-
HD
战争迷雾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是美国二战时期的战地指挥官、福特汽车公司第一位非福特家族的公司总裁,以及肯尼迪及约翰逊政府的国防部长。纪录片导演埃洛•莫里斯(Errol Morris)通过近24小时的采访,拍摄出纪录片《战争迷雾》,回顾了麦克纳马拉的一生,尤其他在二战中协助柯蒂斯•李梅将军对东京等67座日本城市进行毁灭性大规模火弹轰炸,帮助肯尼迪政府应对古巴导弹事件以及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前协商从越南撤兵的经过。莫里斯总结出来自麦克纳马拉的11条经验教训,对未来政府如何处理军事争端,如何防止毁灭性核战争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洛杉矶影评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战争迷雾
-
正片
柏林之翼
История о подвиге лётчиков 1-го минно-торпедного авиационного полка ВВС Балтийского флота во главе с полковником 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им. У них была сложнейшая боевая задача – нанести первые бомбовые удары по Берлину, столице фашистской Германии.
柏林之翼
-
蓝色防线
-
果尔达
-
古兵器大揭秘第一季
-
第五等级
-
恐怖分子的孩子
-
HD
远离越南
严格的说,这也许算不上是一部集锦影片,而是法国知识分子导演和电影工作者在越战时代的一次“良心大行动”,而且这也是不多的几部集锦纪录片之中的经典之作。 在影片开始,解说词就已经点明影片的主旨:越战是一场富人和穷人的战争,是富裕的美国和贫穷的越南之间的战争。在接下来“欲哭的约翰逊”、“倒叙(闪回)”“镜头眼”、“我们为何而战”、“安与尤艾”、“目眩”等等段落里,我们随着编导进入越南和美国的现状、探讨越战的历史、旁观知识分子的讨论、参与世界各地人们的讨论,深入地、多侧面地接近越战。这里面既有导演的主观阐述,也有从新闻影片上剪接过来的“客观”纪实,甚至还有极端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大概是在戈达尔的段落里,我们不断看到一个摄影师/导演坐在摄影机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同一场面,而解说词却在说着:我们没法到越南去,只能在这里制作这部影片。 在大量事实和观点,甚至是包括美国、越南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对越战问题争论的罗列之后,影片最后的一段解说给所有人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整部影片得到了最恰当的总结和升华:“战争就在我们周围,越南是为了我们而战”! ———————————————— 《远离越南》(Loin du Viêtnam,尤里斯·伊文思等,1967年|120分钟|35毫米|黑白与彩色|有声)是由多位导演拍摄的反映越南战争的集锦片。除了尤里斯·伊文思,其他导演为阿兰·雷乃、让—吕克·戈达尔、阿涅斯·瓦尔达、克劳德·勒鲁什和美国摄影家威廉·克莱恩。影片首先对比了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美方拥有无比先进的航空母舰,越方则以原始方式挖掘简陋的防空洞;随着一阵狂轰滥炸,银幕变得昏天黑地;一出独幕剧表现了巴黎呼吁和平的示威与纽约支持战争的游行;在越南,一出名为《约翰逊在哭泣》的话剧讽刺了好战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巴黎,戈达尔一边将眼睛伏在取景器上取景,一边解释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建立一个属于美国的越南,并在这个片段中插入了自己刚刚拍竣的影片《中国姑娘》的部分场景;一位美国战地女记者讲述了自己为什么在前线时希望成为另一个阵营的人;一位生活在巴黎的年轻的越南姑娘回忆起了在五角大楼前自焚的诺曼·莫里,他的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妻子出现在镜头前。本片的诞生过程大致如下:克里斯·马凯在听了从越南归来的伊文思的讲述后,倡议法国新浪潮的几位著名电影导演以及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和美国摄影家威廉·克莱恩(1928年生)共同拍摄一
远离越南
-
开往暗处的的士
-
正片
一战中的女人
Kate Adi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women's work on the Home Front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Innovations included the first women's police force, women's football and female surgeons operating on men. Adie argues that what truly mattered though was whether these changes in women's lives were long-lasting or viewed as 'only for the duration'.
一战中的女人
-
小小迪特想要飞
-
第10集
越南战争
著名纪录片导演肯·伯恩斯的越南战争纪录片,于2017年在美国PBS电视台播出,共10集,总时长有18小时,采访了来自各方的近80名亲历者,既有参战与反战的美国人,也有南越与北越的军民。本片历经十年制作,跨遍全球搜集资料,其中有许多少见和重新数字化的影像档案,还有20世纪最为出名的摄影照片和家庭影视,以及历史新闻片段和政府内部的秘密录音。 随着PBS推出纪录片《越南战争》,我们得以回顾那个分裂的年代。对于在那段时间内生活的人来说,这段时期将永远印在他们心中。约翰逊总统在南越将杰出服务十字架授予南越Cam Ranh湾第一中尉。 从1962年到1971年,美国军方在越南森林上喷洒化学试剂——脱叶剂,这种落叶剂是为了将越南长得茂盛的树林,使其变得光秃秃,这样就让北越的军队失去了天然的隐蔽屏障。落叶剂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其危害表现一是因大面积植被的破坏而危及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二是这种农药的致畸作用会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越南战争
-
古兵器大揭秘第二季
-
HD
前进,神军!
奥崎谦三,二战期间曾为日军独立工兵队第36连队的士兵随部队驻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后,奥崎并未回归平静安详的生活,而是展开了另一条常人无法理解的斗争之路。他曾因杀人入狱10年,还在新年朝拜天皇的仪式上用弹弓射击天皇,此后更以极其激烈和持久的方式追讨天皇在二战中的罪行。与此同时,奥崎的足迹遍布日本各地,只为追查一个真相:在战争结束的第23天,36连队有两名士兵遭到枪决,而这背后隐藏着残酷血腥且触目惊心的事实…… 本片荣获1988年蓝丝带奖最佳导演奖、1988年电影旬报最佳影片第2名(读者票选第1名)、日本电影导演协会新人奖。奥崎谦三于1997年出狱,2005年6月16日去世。
前进,神军!
-
平民拆弹英雄
-
为了萨玛
-
一望无际
-
战地摄影师
-
意志的胜利
-
黑暗之课
-
东京审判
-
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
-
已完结
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季
Military Channel关于二战东线的纪录片系列。 Episode 1: Operation Barbarossa Episode 2: Kiev, 1941 Episode 3: The Defence of Sevastopol Episode 4: The Battle for Moscow Episode 5: Leningrad Episode 6: Rzhev Episode 7: Stalingrad Episode 8: The Battle for Caucasus Episode 9: The Kursk Bulge Episode 10: From the Dnieper to the Oder Episode 11: Operation Bagration Episode 12: War in the Air Episode 13: War in the Sea Episode 14: The Partisan Movement Episode 15: Secret Intelligence of the Red Army Episode 16: The Battle for Germany Episode 17: Berlin Episode 18: War Against Japan
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季
-
时代精神
-
李 Lee
-
HD
反安保艺术之战
第二次大戦後、戦争を放棄した日本だが、沖縄の軍事基地問題をはじめ永久平和に反する矛盾は依然続いている。こ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は、1960年6月、元A級戦犯・岸信介政権下で日米安全保障条約(安保)が更新されるまでの一ヶ月間、国会周辺に溢れた安保反対の市民デモ運動の濃密な時間へと戻っていく。かつてなく激化したこの闘争には、学生、労働者、子供や女性を含む一般市民が集結。敗戦からまだ15年、二度と戦争はしたくないという市民の意志が一つになっていく。当時の情熱と衝動から生まれた芸術作品(写真:濱谷浩・東松照明・細江英公、石内都、石川真生、絵画:中村宏・横尾忠則・朝倉摂・池田龍雄、丸木位里、映像・冨沢幸男・野田真吉・大島渚・川島雄三、音楽:武満徹・加藤登紀子 ほか)を軸に、戦争の痕跡を生々しく留め、なおかつ非戦への架け橋となる表現の意味と、作品を生んだ真摯な思いが、50年を経て本作の中で感動的に結ばれる。出演は上記作家(一部、作品のみ)ほか、会田誠、風間サチコ、半藤一利、保坂正康、串田和美、ティム・ワイナー(『CIA秘録』)。日本で育ち邦画の英語訳を手がける米国人女性リンダ・ホーグランドの監督作。
反安保艺术之战
-
夜与雾
-
广岛核爆
-
罗马的命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末页